首页 资讯 正文

监管“零容忍”不容“看门人”再装睡

体育正文 54 0

监管“零容忍”不容“看门人”再装睡

监管“零容忍”不容“看门人”再装睡

    5月23日,中国证券业协会更新保荐(bǎojiàn)代表人分类名单D(暂停业务类),新增8名保荐代表人,总人数增至15人。本次更新涉及(shèjí)的保荐项目方面,既有项目已撤回但(dàn)依然被重罚的情况,也(yě)有追溯至十年前的旧案。这不仅再次警示了资本市场“看门人”要归位尽责(jìnzé),也释放了监管(jiānguǎn)“长牙带刺”对历史违规行为的“零容忍”的信号。

    此次公示的依据是2024年(nián)修订的《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(guīzé)》,该规则首次发布于2020年12月4日,后分别于2022年9月份和2024年9月份进行修订。第二次修订时,完善了保荐代表人负面(fùmiàn)评价公示机制(jīzhì),在A、B、C三类名单基础上新增一项(yīxiàng)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D(暂停业务类)。

    一方面,压实中介机构“看门人”责任,通过市场化的声誉约束(yuēshù)倒逼保荐代表人(dàibiǎorén)勤勉尽责,有助于加快保荐代表人的优胜劣汰(yōushèngliètài),提升行业整体的执业质量。

    保荐代表人作为(zuòwéi)资本市场的“看门人”,其职责履行质量直接关系市场健康度与投资者利益。本次更新D类名单,再次强调保荐代表人及其他(tā)从事(cóngshì)保荐业务的人员应当遵守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,珍视和维护职业声誉(shēngyù),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,严于律己,勤勉尽责。

    近年来,监管部门全面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监管,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(zérèn),坚持“申报即担责”,严查欺诈(qīzhà)发行等(děng)违法违规问题,尤其是针对财务造假(zàojiǎ)、欺诈发行等乱象,暴露出的部分保荐机构“只荐不保”“重申报、轻督导”等问题,重拳出击。

    根据2024年中国证监会执法情况综述,去年证监会持续加大执法力度,依法从严查办中介机构未勤勉(qínmiǎn)尽责案件95件,连续三年(sānnián)增加(zēngjiā),占案件总数的13%。

    另一方面,此次(cǐcì)公示的(de)保荐代表人(dàibiǎorén)涉及多个IPO及非公开发行项目,时间跨度较长,体现了监管层坚持穿透式监管和全链条问责的决心。可以(kěyǐ)说,这不仅是对保荐代表人执业质量的坚守,更是对资本市场“看门人”责任重构的深刻警示(jǐngshì)——“装睡的看门人”终将被监管之剑的利刃唤醒。

    从紫鑫(zǐxīn)药业非公开发行(fāxíng)项目的处罚结果来看(láikàn),2014年,东吴证券在为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提供保荐(含持续督导)服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,出具(chūjù)的《发行保荐书》等文件存在虚假记载。蒋序全(现任职财信证券)、李佳佳(现任职广发证券)为直接负责(fùzé)的主管人员。尽管目前二人资格已转为一般证券业务(yèwù),但仍被追溯处罚并被列入D类名单。

    这(zhè)进一步说明,无论(wúlùn)项目是否完成、保荐代表人是否在职,只要存在失职行为,均可能被追责。我们要看到,欺诈发行从(cóng)源头上侵蚀市场(shìchǎng)诚信根基,扭曲资源配置机制,是资本市场“首害”,通过严惩保荐人、强化追责机制,有助于从根源(gēnyuán)上解决“带病申报”“一查就撤”等问题。

    长远来看,也对券商投行在项目筛选(shāixuǎn)、质量控制把关、合规履职等环节提出(tíchū)更高要求,不但要进一步提高执业质量和风险把控能力,还需督促(dūcù)保荐代表人规范运作,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,更好发挥资本市场“看门人”作用,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。

监管“零容忍”不容“看门人”再装睡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